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活动 >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2013年06月14日 15:20:06 来源:大连市庄河市新华路小学 访问量:470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探索与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时地提出了在我国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这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碰到的一个大困难。我校去年开始试行在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结合我校现有的情况,暂拟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年级、各班要按对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反对“教”综合实践活动“课”、反对反复排练的“表演式”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第一,学会认知。通过经历文本资料的搜集、调查、访问、实验等方法实践,学会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从活动中总结经验,逐步养成方法论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关注自我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展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发展问题意识和创新品质。
第二,学会做事。通过对各种复杂的活动情景的体验,学会合理地应对各种具体的、现实的冲突和问题,妥善地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逐步学会在现实情景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借助必要的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实践能力。
第三,学会交往。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展开,指导教师应引导初中生在活动中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学生自己应总结在活动过程中处理人际关系的得失,学会表达、交流与合作。
第四,学做完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心灵启迪。心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学会对自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我负责的责任感,关注自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方式。
 
三、本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品质。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创新精神,激发学生观察、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与自我的责任感。
    4、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发展兴趣、展示才能。
    5、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我校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培养一支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需求的具有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
    6、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营造自主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构建学校新型的课程体系。经过数年的努力,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教材体系。
四、本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我们对板块式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统筹规划,并根据本校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部署以年级为单位,围绕一个主题制订“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把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加以组织实施。内容如下:
 
年级
活动主题
一年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二年级
传承优秀文化,走进中国传统节日
三年级
走进生活,亲近校园
四年级
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五年级
走进信息世界
六年级
耳濡目染,走近文学
五、课程评价
 评价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它是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一个阶段。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的作用和价值不在于对学生的活动结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它反对通过单一的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类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的原则
正面评价 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所表现出闪光点,鼓励学生    ,创造、实践。激励和维持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重视过程 关注学生活动成果的质量,更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重视应用 重视学生能否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重视体验 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亲自参与探索性活动,开展人际交往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
2、评价的基本内容
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它可能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许多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如是否认真参与每一次课题组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议,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和辛苦。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合作精神。主要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及班组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如是否乐于帮助同学,主动和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作出积极的贡献。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察学生在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情况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中实际表现予以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也可以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主要评价学生对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交往与表达等方面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另外,还要注重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
3、评价的实施方式
评价主体 可以是一个教师,可以是一群教师,可以是学生个人,可以是学生小组。
评价方式 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4、评价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
建立档案袋,就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记录活动过程,积累活动作品,描述成长轨迹。活动档案袋记录着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一系列故事,是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努力与进步过程以及批省与改进状况的理想方式。档案袋里的内容可以是a收集活动的每一个步骤及成果。比如学生制订的活动方案,学生收集的活动过程资料,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收获与信息。b收集活动中最满意的作品。比如研究了钱币奇趣后,把学生设计的最满意的钱币书签(后面写有钱币趣闻)放进档案袋中。C收集老师、家长、学生对某一专题活动和学期活动后的评估。比如,家长对孩子活动后的描述性评价,家长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自我评价与反思侧重在学生反思探究过程中的得失。如“我学会了什么”,“我明白了什么”,“我掌握了什么方法”,“我的探究活动过程的得失”,“我打算如何进一步研究”。
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编辑:李勇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大连市庄河市新华路小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庄河市新华路一段28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