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承.启”教育

“承.启”教育

2020年11月08日 08:53:36 访问量:146

一个面向未来的教育

——“承.启教育”办学理念释义

庄河市新华路小学  高金香

 

     写在前面的话:如果“承.启教育”需要一幅画像,那么它一定是这样的——植根中国文化的丰厚土壤,怀着崇敬接纳孩子,带着爱教育他们,护送他们踏上未来之旅。

 

新华路小学始建于1995年,经过历任校长的努力,给学校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新逢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时代,新华路小学多元文化的校园强烈地呼唤着主流文化的价值引领。即用教育思想领导学校成为我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因此,作为新任校长理性地寻求与确立学校的办学核心理念,并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走上理念统领下的实践是及其重要的责任与使命。

一、办学核心理念的提出

对于学校办学核心理念的确立基于以下思考:

(一)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一个民族的起点,就是其传统文化,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提取传统文化的优势基因,帮助学生深深扎根中国大地,培养有家国情怀铮铮铁骨的中国人。由此萌生了“承”。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创新与变革的时代,真正让一个孩子立足未来社会的一定不是分数,是什么?是品质,是哪些品质?是能力,是哪些能力?作为教育人,你希望你的学生走向社会是什么样子?作为家长,你希望你的孩子在未来是什么样子?

我们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都是前人的智慧,是人类已知的部分,如果我们在今天,教过去的知识,让学生以此来应对未来,可以想见,这个生命个体在未来将经受多少风雨。而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使生命自由、舒展、幸福。教育应该帮助学生立足今天的起点,培养应对未来的能力品质。这一切萌生了“启”。

(二)学校教育应当怎样培养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确立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坐标:教育要有新作为,必须以未来为导向,专注基础教育发展趋势,面向未来,以更好的教育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教基一【2014】4号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教育家顾明远曾说:基础教育的三大任务一是夯实学生做人的基础;二是夯实学生走向未来的基础;三是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还用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那等于抹杀孩子的未来。”他还说“教育不但能发展儿童与青年,并能发展将来的社会,这种儿童与青年,就是这种将来社会的分子。 ”因此学校教育绝不能短视,更不是应试,而应该着眼于孩子未来的人生,着眼于孩子的成长。

综上,我们主张以“承.启教育”做为学校现阶段的办学核心理念。

二、对“承.启教育”的认识

承传统,就是植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新华路小学的传统优势基因,以校本课程为桥梁,寻找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培养学生的中国精神

启未来,就是立足今天的起点,培养学生应对未来的核心素养。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生命舒展,自然而富有个性地成长,帮助他们为即将面对的目前尚未存在,也无法被清晰定义的未来做好准备。

.启教育;就是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发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核心素养。要立足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建立传统与未来的联结,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教育。

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具有民族气质、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终身学习能力的小学生。(这五点是“承.启教育”的要素——前两点是“传统”的标志;后三点是未来人的特质。)

三、“承.启教育”的实施设想

践行“承.启教育”的总体设想是,抓好五个重点;实施三项策略。

五个重点是培育“承.启”文化(开展环境、活动、仪式教育);改革课程与课堂(课程开发,课堂融入);优化班级教育(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家校合教(开放式的各种教育);重构课程评价。

三项策略是:科研先导策略(开展系列的课题研究);队伍保障策略;优化管理策略。

具体措施:

(一)抓好五个重点

1、培育“承.”文化

承启文化包含精神文化与环境两部分。

精神文化含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等,精神文化要通过师生论坛、师生活动等让大家理解、认同,并能在工作中自觉践行。环境文化的创设坚持两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指展示学生的成果,学生能看懂),突出学校的办学理念。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创建环境文化,去理解、践行,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校训: 知行合一  面向未来

校风: 弘毅  启智   健身  雅性

学风: 博学笃行  开拓创新

教风:敬业爱生  进取奉献

2、改革课程与课堂

以课程为载体,让学生成为校本课程的创造者,而且让孩子们在探索过程中释放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和磨练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是教育实施的主要抓手,重塑课程体系。

课程理念:创造适合孩子的课程,培养学生植根民族文化应对未来的核心素养。

课程目标:通过创设“承启”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面发展、面向未来的学生。

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

课程改革包括两大方面

一是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在教学中完成)通过各学科国家课程的本课堂”的构建,追寻适合学生的课堂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表达方式,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乐学探究、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是改革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两类。

必修课程包括经典诵读经典国学坊风华国乐、竹课程、好书漂流。探索这些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方式,寻求培养学生“中国气质”中国精神”“家国情感”的具体方法

校本选修课程包括:戏曲课程、剪纸课程、机器人课程、舞蹈课程、陶艺、快乐E世界、快乐足球、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3、优化班级管理

通过承启教育理念指引下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指导班主任形成个性化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无不带有浓厚的班主任个性特质,加强班主任的业务培训,增强班主任教育理论修养,使其能管理、会管理、管得好。

4、坚持家校联动

家校联动是新华路的薄弱环节,要加强家校联动机制培育,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家长金点子等各种活动,使家长理解学校办学理念,并愿意与学校同心协力为实现承启教育的育人目标服务。

5、重构课程评价:鼓励教师在承启教育理念指导下实施具有班级特征及任课教师特质的个性化评价,重点评价实施过程中对于学生民族自信、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情况。

二)实施三项策略:

1、科研牵动策略

继续坚持四级研修模式,教与研要进行深度融合,要继续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坚持并大力开展“大课题引领-子课题牵动-小课题落实”的校本化研究,探索并形成“承.启”理念下的理论成果体系。     

2、队伍保障策略

要大力培养有效实施“承.启”教育的教师队伍,“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有现代化的人文素养”;能传承中国古代教育的精华,又具有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和施教能力。

一是引领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教师标准,使教师整体发展有目标,加强发展过程指导,定期召开个人成长报告会;

二是着力培养名优教师,组建学校骨干教师团队;

三是全力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3、制度先行策略

一是建立健全依法办学、规范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要在制度上有所创新,制定出一至两项能充分体现办学理念的制度,激发师生活力,促进学校发展。   

二是科学建立学生、教师发展评价制度。

教育要面向未来,但教育更要传承历史。没有历史感的文化是轻浮的文化,没有历史确定性的民族,只能俯仰逐风,同乎流俗。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与文化,有着不同的学生基础,但这都不妨碍学校对于创新的追求。面向未来,教育一定要有新的转变,包含着更多可能性和创造性的“无用之学”,成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陶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应当恒久地刻在我们每一位当校长的心底。

 

编辑:李勇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大连市庄河市新华路小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庄河市新华路一段28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